饮茶的历史进程
上古时期
药用时期|采摘鲜叶,生嚼内服,有清热解毒之效
《神农本草经》云: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(茶)而解之。”
唐.陆羽谓:“茶之为饮,发乎神农氏。”
周至春秋战国时代
食用时期|以茶为菜,有茗菜一说
《晏子春秋》载晏婴作齐景公的国相时常食“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。”
秦至隋朝
食用时期|由茗菜过渡至烹茶|添加调味料
汉.王褒在《僮约》中写到:“脍鱼氰鳖,烹荼尽具。”和“武阳买茶,杨氏担荷。”
三国.张揖《广雅》谓:“荆巴间采叶作饼,叶老者,饼成以米膏出之。欲煮茗饮,先炙令赤色,捣末置瓷器中,以汤浇覆之,用葱、姜、桔子芼之。”
晋.郭璞《尔雅》注说:“树小如栀子,冬生,叶可煮作羹饮。”
明.万邦宁《茗史》曰:“隋文帝微特,梦神人易其脑骨,自尔脑痛。忽遇一僧云,山中有茗草,煮而饮之,当愈。服之有效,由是人竞采掇。”
唐朝
饮用时期|举国之饮|煎茶法|粗、散、末、饼四式|提倡原味
唐.陆羽的著作《茶经》内容涵盖茶叶来源、采制、鉴茶,及煮茶方式等,在他眼中茶是可贵的,因为茶能够“与醍醐、甘露抗衡也。”
此外,陆羽推翻过往在茶中添加诸如葱、姜、枣、橘皮等的调味料是对茶的浪费,并直指是“斯沟渠间弃水耳。”
煎茶法:主要使用饼茶,经炙烤、碾罗成末,初沸调盐,二沸投末,并加以环搅、三沸则止。
唐.钱起《与赵莒茶宴》曰:“竹下忘言对紫茶,全胜羽客醉流霞。”
唐.白居易《萧员外寄新蜀茶》云:“满瓯似乳堪持玩,况是春深酒渴人。”
宋朝
饮用时期|全面兴盛|团茶|点茶法|艺术化
宋人不仅喜欢品茶,更喜欢玩茶,并钻研出茶舞、茶歌、茶画等活动,使茶文化达到全面兴盛的景象
流行起在茶饼上印精致的龙凤花纹,是为“团茶”,专供宫廷饮用
发明点茶法:将茶末放入茶盏中,注入少量沸水搅拌均匀,然后用茶筅快速击拂至产生雪沫乳花
宋.杜耒《寒夜》曰: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。”
宋.苏轼《汲江煎茶》云:“大瓢贮月归春瓮,小杓分江入夜瓶。”
元朝
饮用时期|散茶兴起
为了节省备茶过程的繁文缛节和茶具,点茶法逐渐被散茶取代。
上层社会仍有采用宋朝点茶法。
元人茗茶时,喜欢佐以饭食、酒、瓜果等茶点。
元.杨允孚《滦京杂咏一百首》曰:“营盘风软净无沙,乳饼羊酥当啜茶。”
元.元好问《野谷道中有怀昭禅师》云:“广汤翻豆饼银丝滑,油点茶心雪蘂香”
明朝
饮用时期|废团改散|泡茶兴起|瀹饮法
为了减轻百姓喝茶的负担,明太祖在位后(公元1391年)下诏废团茶,改贡叶茶(散茶)
茶具简化,核心是茶壶、茶盏、茶杯
推崇瀹饮法:用沸水直接冲泡以炒青法制成的散条形茶
明.李昌祺《春祭陪祀东书堂赐茶退归作》曰:“棋布星罗局,茶倾雪泛杯。”
明.唐寅绘《品茶图》并题诗:“买得青山只种茶,峰前峰后摘新芽。烹煎已得前人法,蟹眼松风朕自嘉。”
清朝
饮用时期|散茶|对外贸易
六大类茶叶形成,包括绿茶、白茶、黄茶、乌龙茶、红茶、黑茶
茶园面积不断扩大,茶叶产量迅速增递,茶文化和产品走向国际
干隆帝曾说:“君不可一日无茶”
清·闵钧《市茶》曰:“交易年年马与茶,利夷还复利中华。”